• 标题
  • 内容
  • 简介
  • 农技协联合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技协联合 >
    从经久不衰的黄许孵抱养殖协会看旌阳区农技协
    发布:  字号:正常   阅读:发布日期:2022-07-01 19:49
      旌阳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最高时期曾达到140多个,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领导小组”成立后,旌阳区科协经过两次大力整顿,2009年底共有农技协56个,实现年产值19.84亿元。这其中,黄许孵抱协会连年发展,经久不衰,对农技协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黄许孵抱养殖协会成立于2001年,是由当地科技能人、农技员赵元炳在旌阳区科协的帮助下,以带领本镇农民科技致富为宗旨,组织部分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孵抱养殖专业户成立的。近十年来已发展会员1800多户,会员平均纯收入达3.8万元,带动孵抱养殖农户15500余户,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1000余人,产品销往全国25个省、市、区,年销售额达3亿余元。2008年,黄许孵抱养殖协会被评为中国科协、财政部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德阳市先进农技协,德阳市和旌阳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协会十年经久不衰的原因:依托科技优势,开拓致富门路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后,农民求技术、盼服务、探索致富门路。赵元炳主动与沈阳、哈尔滨、重庆等地科研单位联系挂钩,由小打小闹,小面积孵抱养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旌阳区科协因势利导,帮助农民组建了孵抱养殖协会,经常举办孵抱养殖专业技术培训班,为协会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频繁为协会和各研究单位牵线搭桥,开展孵抱合作。协会上引下联,既帮助农民学习技术,提高质量,还帮助各研究单位做好繁种的组织工作。协会的技术水平和信誉度逐年提高,会员人均增加收入超万元,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在协会的带领下,全镇形成了踊跃学科学用科学走孵抱养殖致富之路的局面。
    旌阳区科协促进农技协发展的5个关键点
    1、 扶植、引导、建立、健全各级农技协组织。旌阳区科协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引导、扶植、帮助相同产业的农民联合、建章立制、组建农技协组织,抓好班子建设,开展工作人员培训,维护农技协的正当权益,帮助协调相关关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作机制,确保农技协有序发展、规范运作。
    2、 培育示范及重点农技协。旌阳区科协大力加强示范农技协、重点农技协建设,2009年底共有农技协56个,其中全国百强协会1个,省百强协会5个,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农技协1 个(黄许孵抱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省级先进农技协1个,德阳市20强农技协5个,逐步建立起结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运作管理规范、辐射带动作用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的农技协示范体系。
    3、 对农技协有专项资金。旌阳区科协设立农技协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经农技协领导小组确定的示范农技协、重点农技协实施的试验示范、普及推广、质量技术标准、品牌及自有知识产权建设、教育培训等重点项目和加强能力条件建设项目,培育争取科普惠农兴村等国家级、省级项目。并制定有利于农技协发展的保护奖励措施,促进农技协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4、 依靠农技协组织示范、带动、办实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旌阳区科协通过农技协组织,把农村政策、新优技术、产业区划、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农民,提高农技协组织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鼓励农技协筹办实体,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农技协组织。区科协始终致力于探讨依靠农技协示范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方法措施,通过农技协组织、农技协成立的实体,带动区、乡镇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生产格局。
    5、 农技协建立支部,加强党的支部建设。旌阳区科协在农技协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深化“支部加协会”、协会建支部工作。积极发挥农技协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在会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并把加强农技协会员中党员的培训培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科技文化水平作为工作重点,使他们成为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甘奉献的重要人才,成为农技协建设发展的骨干、带动农民一道增收致富、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